《榆林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丹心一片为家乡学成归来谱华章

——记榆林学院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屈雷
   期次:2019年第9期      查看:155   

屈雷是榆林学院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5 年,他创建了榆林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持建成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历十年磨砺,终于获得了世界最大种群的基因编辑陕北白绒山羊,从根本上改变了陕北白绒山羊种群结构,大幅提高绒毛品质和产量。他还致力于突破常年舍饲养羊的技术瓶颈以缓解封山禁牧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等十多项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绒山羊种质资源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一、不忘桑梓拳拳心年轻时的屈雷积极上进,刻苦好学,学有所成时,他无法忘记贫穷落后的家乡,毅然回归故里,为家乡的畜牧业发展做贡献。他认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艰苦命运和现状,仅仅依靠勤劳与付出是很难改变的,农民的苦从根本上需要现代化、高效率的科学技术。正是这最最简单的念想,让他带着所学扎根故乡,二十几载春秋如一日地坚持着走了下来。

多年来,他以提高养羊经济效益、改善养殖户生活水平为己任,为榆林市和周边各县举办了几十场培训会,涉及羊高效养殖、疾病防治、胚胎移植、规模化舍饲建设与集成装备推广应用等内容,累积培训三千余人。他还坚持常年免费指导养殖户。他紧跟习总书记提出的“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的思想,带领团队创办了陕北白绒山羊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当地甚至外地养殖户都可通过平台咨询养殖上的难题,他每次都细心指导或直接赶赴现场给予帮助。2014年他带领的团队被陕西省总工会命名为“劳模创新团队”,2015年被省教育工委命名为“雷锋式团队”。

二、坚持不懈科学心2005 年,屈雷教授创建了榆林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持建成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从事绒山羊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他带领团队于2015年获得世界上最大种群的基因编辑(或转基因)绒山羊,大幅度提高了绒毛品质和产量,该成果被陕西日报、华商报、榆林日报、搜狐网、陕西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影响巨大。

他先后主持并实施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统筹计划项目地方重大专项1项,陕西省科技统筹重点项目 1 项,市级重大专项 2 项,横向项目 2 项,科研总经费达 1352.20 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60 多篇,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5 项。他的研究成果显著推动了绒山羊种质资源创新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赤诚返璞育人心在突破科研的同时,屈雷教授把自己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教授学生上,他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他多年如一日的科研态度。为了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动物内科病、外产科等普通病的知识,他参考多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全面的更新和编排,为改变目前兽医学教育只重理论缺乏实践的现状进行积极的探索。他调整课程内容,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医疗小分队、外科技能训练、深入养殖场等途径,提高学生应用型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普通蓝色衬衫,戴了几十年的手表,黑色休闲裤,这随意的装扮让屈雷教授显得格外低调,也让学生和团队更亲近自己。他常说: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交给年轻教师的,那就是一份责任心”。他的事迹在榆林广为传诵,并获陕西省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2017 年度人物荣誉称号。他的科研成果受到同行们高度评价,他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获得教师们高度赞扬。。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如今,屈雷教授悉心耕耘的桃李园早已沁出阵阵芳香,数以千计的学生带着老师的谆谆教诲扎根在畜牧业的沃土上,一届届毕业生以老师为榜样耕耘在教育第一线。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屈雷教授用不懈的努力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最美师德!

榆林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289次访问,全刊已有185891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