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杨家沟的曙光

   期次:2021年第3期   作者: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渊   查看:41   

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来到米脂杨家沟,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20天。杨家沟是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居住时间最长、理论创作最多、战争环境最宽松的一个地方。毛泽东在杨家沟“十二月会议”的政治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60页),要深刻认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历史意义,深刻理解毛泽东所指“曙光”内涵,以下三个方面是解读杨家沟曙光的“钥匙”。

中国革命在这里出现了转折。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既是对转战陕北形势的总结更是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总结,“转折”在杨家沟出现,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毛泽东在米脂杨家沟所做的政治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是对中国革命的全面总结,是对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一种部署,更是建立新中国的一种思想准备。这一报告,甚至可以成为领导干部讲话稿的范式,值得学习宣传。

新中国蓝图在这里擎画。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在神泉堡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标志着建立新中国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此后,在杨家沟毛泽东对建立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其中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对建立新中国的核心问题“政权”做出了明确说明,新中国的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这个人民大众组成的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可见,毛泽东在杨家沟有关政权形式以及新中国的名称论述,为新中国的建立做了理论和制度准备。

党的报告制度在这里成规。毛泽东在杨家沟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个党内指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这个报告就是为了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犯错误,造成损失。这个报告制度是中共中央在转战陕北时期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个制度也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报告制度,由此开启了党的报告制度建设的序幕。以此为重要标志,报告制度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是执行民主集中的有效工作机制,在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杨家沟也是立规矩的地方。

毛泽东的战略在这里升华。战略是对全局和未来的考量和谋划。

转战陕北开始前,毛泽东提出“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战略口号,转战陕北开始后,毛泽东做出了“不打败胡宗南,绝不过黄河”的战略决定,到米脂杨家沟,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战略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毛泽东曾经说:

“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这可谓对毛泽东战略思维的最好注脚。习近平总书记说:

“战略就其本来意义而言,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战略思维是一种全局思维、前瞻思维、科学思维。战略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事业的成败。战略不仅决定制胜的方法而且树立夺取胜利的信心。1939年,毛泽东在杨家岭会见援华医疗队时说:

“我们吃的是小米,拿的是步枪,却满怀信心地要战胜日本强大的武装。”正是因为始终站在战略制高点上,我们党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战争局势面前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勇气。长征是我党战略思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号称“小长征”的转战陕北,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成功试验。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的战略口号: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打不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转战陕北,虽然时间很短、战场很小,但决策高明、影响深远。这是我党集中统一领导制度的胜利,更是毛泽东战略决策智慧的胜利。转战陕北的传奇历程有力诠释了战略家毛泽东“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句名言的精神实质。

“人民至上”理念在这里凸显。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将解放全人类、解放工人阶级、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自己毕生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自己的宗旨,毛主席在转战陕北期间为佳县县委机关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习仲勋在绥德任地委书记时曾直白的说到“将屁股端端坐在老百姓一边”,习近平当选党的总书记之后,曾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无不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这既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使命。俗话说的好:说一千次不如行动一次,永远不要做行动上的矮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中央转战陕北已经过去整整70年了,回眸历史,感慨良多。中国共产党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始终站在“人民”这个战略制高点上思考问题、做出决策,虽然也有走在左或右的错误道路上,但共产党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正因为如此,共产党人有勇气进行自我纠偏、自我革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战略高度上找到了治国理政的平衡点。

杨家沟是个传奇的地方,中国革命转折与新中国的曙光在这里出现,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即将由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的前夜,毛泽东在杨家沟对中国革命和建立新中国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在理论上、制度上、文化上做了创新和准备。因此,杨家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中国革命“启承转合”的红色地理标志。

榆林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57次访问,全刊已有186174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