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榆林学院艺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榆林学院艺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探索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与方法。2018年,榆林学院艺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成立,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艺术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通过走基层开展爱国主义精神宣传、爱心支教和助力脱贫等社会公益事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情怀,立报国之志。 一、目标与思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艺术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是艺术教育发展和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有效途径。榆林学院艺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一方面深入挖掘艺术的德育功能,将其作为有力的宣传工具,另一方面组织艺术类大学生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社会公益事业等,使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在参与中加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领悟和体会,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1.组织大学生艺术团成员收听收看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直播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直播。为了帮助艺术团成员切实感受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伟大祖国70年来的沧桑巨变,激发广大团员的爱国热情,艺术团组织全体团员收听收看现场直播。收看结束后,举行座谈会,团员们表示,生活在新时代,要学好本领,建功立业,守初心,担使命,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举办清明祭英烈活动。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艺术团举行“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弘扬爱国精神——2019 清明祭英烈艺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主题党团日活动”,培养大学生崇尚英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革命理想。 3.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指示要求,艺术团组织师生观看《大会师》《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系列红色教育影片,让师生学习光荣的长征历史,学习革命先烈顽强的拼搏精神,凝心聚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二)深入基层,扶贫帮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绥德县是榆林学院“双百工程”对口支援点。艺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助力绥德县脱贫攻坚和教育文化事业。两年来,组织开展大学生艺术团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万名学子扶千村”扶贫专项对口志愿帮扶活动,选派 4 名教师和 46 名大学生组成四支队伍赴绥德四十里铺镇四所小学开展教育扶贫、“万名学子扶千村”扶贫专项志愿活动和文艺及美术设计成果汇报展演,为当地500余名建档立卡户小学生带去了10天的暑期艺术培训。大学生艺术团深入宝钢希望小学、赵家砭小学进行文艺表演、开展了美化校园墙绘活动、举办美术设计类作品展,展出了水彩画、布贴画、五谷画、蜡笔画、手工制作等作品。在四十里铺中心小学和重远小学支教队的同学分别绘制了约 5 米长的巨幅作品向新 中国 70 华诞献礼。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服务社会的理念,鼓励师生们勇于走向基层,服务基层百姓。艺术团在距离学校较近的横山县白界镇苏胜南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点,长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100多名。 (三)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1. 完成“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活动。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一场名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网络拉歌活动在全国百余所大学里唱响。大学生艺术团 100 多名师生,参与拍摄“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活动,圆满完成演出拍摄任务。“青春为祖国歌唱”以《东方红》《共和国之恋》为主题曲,为祖国歌唱,献礼新中国 70 华诞,经学习强国、官方微博、微信播出,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2. 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周年文艺演出活动。为了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爱国主义传统,艺术团200多名师生,参加学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文艺晚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合唱比赛,前期周密筹备和组织,认真排练,师生互相切磋,用专业的歌声唱响对祖国的热爱和殷切期盼。承办榆林学院“光辉历程 盛世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艺术团师生承担大部分演出任务,从前期策划、彩排到正式演出,艺术团的师生不计报酬,刻苦排练,实现从教学到舞台展示的过渡,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开展优秀文艺作品走基层系列活动。2019 年,艺术团管乐团走进榆林市 11 所中小学,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11 场。受邀参加榆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榆林专题宣讲展览”演出红色文艺节目《我的祖国》。组织艺术团参加崇文路社区举办的“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牢记使命,服务居民”纪念建党 98周年大型文艺系列晚会。赴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慰问演出,开展“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艺术团师生倾情演出,奉献爱心,带去关怀,为社会贡献力量,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参演校企合作音乐剧《我的榆林小曲》;赴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组织参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校企合作文艺晚会。 三、取得成效 1.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建以来,广大团员自觉接受革命文化教育,通过参加大型纪念活动文艺演出、通过在自愿服务扶贫帮困等一些列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锻炼,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2. 实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入脑人心。培育爱国情怀、弘扬爱国精神是大学生艺术团组建的初衷,广大团员在实践中自觉将个人、社会、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使命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深入基层农村、走进中小学、进厂矿等方式,大力开展红色文化艺术精品巡演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宣传教育。 3.丰富了立德树人途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爱国主义文艺作品成为校园最流行的风尚,传递了真善美,培养了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道德情操。激发了学生不断扩充知识视野、提升专业能力的积极性,奋发学习、勇于创新蔚然成风。发挥艺术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架起了师生与公众、学校与社会之间传递爱心、共同进步的桥梁,激发了组织活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理服人、文化育人,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新途径。

丹心一片为家乡学成归来谱华章

摘要:丹心一片为家乡学成归来谱华章——记榆林学院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屈雷 屈雷是榆林学院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5 年,他创建了榆林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持建成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历十年磨砺,终于获得了世界最大种群的基因编辑陕北白绒山羊,从根本上改变了陕北白绒山羊种群结构,大幅提高绒毛品质和产量。他还致力于突破常年舍饲养羊的技术瓶颈以缓解封山禁牧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等十多项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绒山羊种质资源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一、不忘桑梓拳拳心年轻时的屈雷积极上进,刻苦好学,学有所成时,他无法忘记贫穷落后的家乡,毅然回归故里,为家乡的畜牧业发展做贡献。他认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艰苦命运和现状,仅仅依靠勤劳与付出是很难改变的,农民的苦从根本上需要现代化、高效率的科学技术。正是这最最简单的念想,让他带着所学扎根故乡,二十几载春秋如一日地坚持着走了下来。 多年来,他以提高养羊经济效益、改善养殖户生活水平为己任,为榆林市和周边各县举办了几十场培训会,涉及羊高效养殖、疾病防治、胚胎移植、规模化舍饲建设与集成装备推广应用等内容,累积培训三千余人。他还坚持常年免费指导养殖户。他紧跟习总书记提出的“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的思想,带领团队创办了陕北白绒山羊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当地甚至外地养殖户都可通过平台咨询养殖上的难题,他每次都细心指导或直接赶赴现场给予帮助。2014年他带领的团队被陕西省总工会命名为“劳模创新团队”,2015年被省教育工委命名为“雷锋式团队”。 二、坚持不懈科学心2005 年,屈雷教授创建了榆林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持建成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从事绒山羊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他带领团队于2015年获得世界上最大种群的基因编辑(或转基因)绒山羊,大幅度提高了绒毛品质和产量,该成果被陕西日报、华商报、榆林日报、搜狐网、陕西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影响巨大。 他先后主持并实施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统筹计划项目地方重大专项1项,陕西省科技统筹重点项目 1 项,市级重大专项 2 项,横向项目 2 项,科研总经费达 1352.20 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60 多篇,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5 项。他的研究成果显著推动了绒山羊种质资源创新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赤诚返璞育人心在突破科研的同时,屈雷教授把自己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教授学生上,他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他多年如一日的科研态度。为了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动物内科病、外产科等普通病的知识,他参考多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全面的更新和编排,为改变目前兽医学教育只重理论缺乏实践的现状进行积极的探索。他调整课程内容,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医疗小分队、外科技能训练、深入养殖场等途径,提高学生应用型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普通蓝色衬衫,戴了几十年的手表,黑色休闲裤,这随意的装扮让屈雷教授显得格外低调,也让学生和团队更亲近自己。他常说: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交给年轻教师的,那就是一份责任心”。他的事迹在榆林广为传诵,并获陕西省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2017 年度人物荣誉称号。他的科研成果受到同行们高度评价,他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获得教师们高度赞扬。。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如今,屈雷教授悉心耕耘的桃李园早已沁出阵阵芳香,数以千计的学生带着老师的谆谆教诲扎根在畜牧业的沃土上,一届届毕业生以老师为榜样耕耘在教育第一线。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屈雷教授用不懈的努力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最美师德!

为了师生的饮食安全与健康

摘要:为了师生的饮食安全与健康——记榆林学院后勤集团餐饮中心主任刘汉林 榆林市从2013年开始评选榆林好人,民营企业家方光玉10年内每年出资100万元,设立“方光玉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评选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 “榆林好人”。这些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和脱贫攻坚、扶志立德中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先进典型,是370万榆林儿女的杰出代表,是群众身边的“平民英雄”。我校从2015年申报以来,先后有屈雷、刘汉林等9名教职工获此光荣称号,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用道德正能量托起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榆林学院后勤集团餐饮中心主任的刘汉林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深刻,因此在这个关乎上万人吃饭的“大总管”的岗位上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 1984年,刘汉林从陕西军区复原后,来到榆林学院后勤集团工作。30多年来,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他恪尽职守、严谨精细、竭诚奉献,始终为着师生健康着想,为着学校发展服务。他用实际行动向党、向职业、向广大师生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合格的后勤管理者。他先后两次获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多次评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十次评为“后勤集团先进个人”并于2016年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一、坚定信念,树立形象。作为一名党员和学校后勤餐饮中心主任,刘汉林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任何决定都会直接影响到身边同志的工作和师生的餐饮健康。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他紧密结合学校后勤餐饮经营工作实际,自觉坚持学习,落实监督制度,不断探索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提高应对管理能力,为学校后勤工作的改革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爱岗敬业,执着追求。刘汉林深知担子越重,责任越大。他积极参与餐饮卫生体制改革,与同事们精诚团结,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在工作上积极行动,开诚布公,实事求是,敢挑重担,经常身先士卒,亲力亲为。为了管好学校学生教工食堂,他仔细阅读了大量关于食品安全操作方面的书籍,并结合近40年的学校后勤管理经验,理性分析学校后勤实际状况,与学校“禾丰园”餐厅筹建小组共同整理出一套完善的项目策划材料,并通过专家论证。刘汉林先后提出并草拟了学校餐饮《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餐饮中心《精细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管理规章制度,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真情投入,爱心待人。饮食管理工作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工作,要在工种杂,原材料价格变化快,工作强度高等情况下,快速做出绿色、健康、可口的饭菜。刘汉林经常定期组织后勤餐饮队伍进行业务学习,对于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志给予的耐心指导、传授。并时常私下与管理人员、厨师长、服务人员以及师生讨论与征求餐饮制度建设和管理办法。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刘汉林一贯的工作作风。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天天都能在餐厅内看到他的身影。逢年过节,他则常常顶替年轻管理员上一线班。在生活上,刘汉林对中心成员关怀备至、呵护有加,每有中心成员生病住院,刘汉林都及时看望慰问。由于人性化的管理,近几年来餐饮人员关系融洽,工作配合默契。刘汉林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持,克难奋进,勇于奉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合格餐饮工作者的担当与责任,展现了一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热血与风采。

榆林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223次访问,全刊已有1848136次访问